必一·运动「中国」官方网站

必一·运动维港畔跃动的学术与热血——香港体育大学记

晨光熹微时,维多利亚港的风裹挟着咸湿气息掠过港体大的操场,塑胶跑道上的脚步声此起彼伏,像一串跳动的鼓点。穿运动服的学生们有的在练田径,有的在打羽毛球,还有的在器械区举铁,汗水浸透衣衫却笑容灿烂——这里是香港体育大学,一所将“动与学”融为一体的独特学府。

必一·运动维港畔跃动的学术与热血——香港体育大学记

港体大的历史可追溯至1957年的香港体育学院,2011年正式升格为大学,成为亚洲首所体育类高等学府。六十余载风雨兼程,它始终坚守“以体育人,以学养志”的理念,既培养奥运冠军、世界纪录保持者,也孕育着运动科学领域的顶尖学者。走进教学楼,走廊里挂着历届校友的奖牌:游泳名将孙杨曾在此短期集训,体操名将刘璇是荣誉博士,而更多无名英雄正默默耕耘于实验室与课堂。

运动科学是港体大的王牌专业,这里的教室更像“人体运动实验室”。学生们不仅要学解剖学、生理学,还要亲手操作肌力测试仪、运动心肺功能设备。大三学生阿杰告诉我:“上周我们做了‘高原训练对耐力的影响’实验,凌晨五点爬太平山采集数据,虽然累,但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帮运动员提升成绩,特别有成就感。”除了传统体育,港体大还紧跟时代开设了电竞运动管理、体育大数据分析等前沿课程,让“玩”也能变成专业——去年毕业的电竞选手小林,如今已是某战队的数据分析师,他说:“在这里,我学会了用科学思维解读游戏,这比单纯当选手更有趣。”

校园里的每一处都藏着运动的基因。宿舍楼下就是24小时开放的健身房,器材区贴满“今日步数挑战”“力量对比榜”;食堂的菜单标注着卡路里,运动餐区永远排着长队;就连图书馆的角落都摆着瑜伽垫,供学生在备考间隙拉伸放松。“这里没有‘书呆子’,只有‘会思考的运动员’。”体育教育系的李教授笑着说,他的课堂上常有“理论+实践”的翻转:上午讲篮球战术,下午就带学生去球场实战,边打边改动作。

必一·运动维港畔跃动的学术与热血——香港体育大学记

最让人难忘的是港体大的“多元运动节”。每年春天,校园会变身大型运动嘉年华:龙舟队的队员们喊着号子在泳池竞渡,攀岩社的成员在人工岩壁上挑战极限,甚至还有机器人格斗赛——科技与体育的碰撞火花四溅。国际交流也是港体大的亮点,它与英国拉夫堡大学、美国春田学院等名校签署合作协议,每年输送百余名学生赴海外交换,同时引进外籍教练指导田径、击剑等项目。去年赴美交换的乒乓球选手晓雯说:“在春田学院,我不仅提升了技术,更学会了用英语讲解战术,这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太重要了。”

站在港体大的观景台上,维港的波光与操场的绿意交织成画。这里没有刻板的“学霸”标签,却有无数人在汗水中找到热爱,在研究中突破边界。正如校长所说:“体育不是简单的肌肉锻炼,而是意志的磨砺、科学的探索,更是生命的绽放。”或许,这就是港体大最动人的地方——它让每一个追梦者都能在奔跑中读懂自己,在学问里看见远方。

作者:momo119655,本文地址:https://ahxinsiwei.com/?id=98,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必一·运动「中国」官方网站

评论专区

留言:

在线报名

请填写您的电话号码,我们将回复您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