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一·运动「中国」官方网站

必一·运动操场边的账单:初中体育老师的薪资困境与热爱坚守

清晨六点的校园还浸在薄雾里,李强已经站在塑胶跑道上,将跳绳、实心球一一摆好。作为初三(2)班的体育老师,他今天的任务是带学生们进行中考体育强化训练——立定跳远、长跑、篮球运球绕杆,每一项都关系着孩子们的升学成绩。可当他擦着汗走进办公室,瞥见桌角那份刚到的工资条时,喉头还是泛起一丝涩意:基本工资2800元,课时费450元,加上班主任补贴200元,扣掉社保后,到手不足3500元。“这比同年级语文老师少了近千元。”他默默叹了口气,却仍利落地整理教案,毕竟七点半的课堂,容不得半点耽搁。

必一·运动操场边的账单:初中体育老师的薪资困境与热爱坚守

必一·运动操场边的账单:初中体育老师的薪资困境与热爱坚守

数字里的挣扎:被低估的“体力劳动”

初中体育老师的薪资困境,本质上是学科地位与价值错位的缩影。在很多学校,体育课常被视为“副科”,课时量虽不比主科少,但绩效分配中权重极低。以李强所在的公办中学为例,主科教师(如数学、英语)的课时费可达60-80元/节,而体育课仅35元/节;班主任补贴、年终奖也向“考试科目”倾斜,体育老师往往只能拿到基础份额。

更扎心的是,“额外付出”从未被计入薪酬。为了备战市运会,李强连续三个月利用午休时间带队训练,周末还要去区里参加裁判培训,这些“隐形工作”不仅没有加班费,连交通补贴都得自掏腰包。去年冬天,他为班级买了10个新足球,垫付了800元,直到学期末才从工会报销了三分之二——“总不能让孩子们踢破皮的球吧?”他笑着摇头,眼底却藏着无奈。

不被看见的价值:藏在汗水里的“育人账本”

若只看工资条,体育老师的贡献仿佛“无足轻重”;但走进操场,你会发现他们的价值早已刻进学生的生命里。李强班上有个叫小宇的男孩,初一入学时体重超标、体育零基础,每次跑步都落在最后。李强没有放弃,每天放学后单独陪他练体能,教他正确的呼吸节奏,甚至把自己的运动手环借给他记录步数。如今的小宇不仅能完成1000米跑,还在校运会上拿了男子铅球第三名。“老师,我以后要当健身教练!”孩子眼睛发亮的样子,让李强觉得所有辛苦都值得。

体育教育的价值从不止于“达标”。上周三的暴雨天,李强带着学生在体育馆上室内课,突然有人摔倒在地。他立刻冲过去查看伤势,一边安抚学生,一边联系校医——后来才知道,那个男生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,若不是及时处置,后果不堪设想。“体育老师其实是‘安全守护者’啊,”李强后来说,“但我们救了人,工资条上也不会多一笔‘救命奖金’。”

热爱是唯一的解药:跑下去的理由

尽管薪资微薄,像李强这样的体育老师依然选择坚守。对他们而言,热爱早已超越物质回报。去年教师节,李强收到了毕业多年的学生寄来的明信片:“老师,我现在每周都会去健身房,谢谢您当年逼我跑完最后一圈。”那一刻,他觉得所有的委屈都烟消云散。

当然,改变正在发生。近年来,多地出台政策提高体育教师待遇,比如将体育课时费与主科拉平、设立“阳光体育奖励基金”。李强所在的城市也开始试点“体育教师职称评定绿色通道”——只要带领学生在市级以上赛事获奖,就能优先评高级职称。“至少我们看到了光。”他说这话时,正带着学生练习排球对打,汗水顺着脸颊流下,却笑得格外灿烂。

操场边的风掠过耳畔,远处传来学生们的笑声。李强抹了把汗,继续喊着口号:“预备——跑!”他的工资或许不够丰厚,但他守着的,是一群孩子的健康未来,是一份滚烫的教育初心。在这个追逐效益的时代,有些价值,从来无法用数字衡量;有些坚守,只因热爱从未冷却。

(全文约750字)

作者:momo119655,本文地址:https://ahxinsiwei.com/?id=8,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必一·运动「中国」官方网站

评论专区

留言:

在线报名

请填写您的电话号码,我们将回复您电话